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在釣魚過程中要動靜結合

在釣魚過程中要動靜結合。釣魚講究靜,一個安靜的釣環境,于魚於人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堆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唐?胡令能《小兒垂綸》)。詩中的“遙招手”和“不應人”,活靈活現的表現了小孩釣魚時神情專注、天真爛漫的神態和不使魚受驚而讓周圍安靜的神情。

  雲淡風輕,水波不興,水中的魚不受驚擾,水邊的人安心釣,可以說,在釣魚過程中,怎一個“靜”字了得。但釣魚過程中所說的靜也是相對的,並不是要守在某個地方一動不動。這要根據季節、時間、水域以及釣環境而論,有時適當的動一動,反而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釣魚諺語中有許多關於在釣魚時“動”的話題———“挪挪窩,釣的多”、“一日三遷,早晚釣邊”、“早釣西,晚釣東”等等,這都是釣時“動一動”的經驗之談。那麼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應該“動”呢?

  在某一釣位長時間不上魚的情況下,應該考慮“動一動”。

  選好釣位打好窩,拋鉤入水,靜等上魚,可是好長時間過去了,浮標沒有反應,在這種情況下,就要考慮自己所選釣位是否恰當?天氣變化對魚類有何影響?就要及時動一動,更換釣位;淺水不上魚,那就釣深水;下風口不上魚,那就釣上風口;有水草的地方不上魚,那就釣明水區,或許情況就會發生變化。

  小雜魚鬧窩嚴重,趕之不走,就要考慮“動一動”。

  有時,在某一處釣,打窩不久,就招來大批小雜魚,將漂拉的忽上忽下,不提竿不甘心,提竿又沒魚,如此反復,讓人心煩意亂。在這種情況下,就要考慮“動一動”,或選擇窩點的週邊釣;或不打窩“走釣”(不停的沿邊走動,走走停停,邊走邊釣),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預防小雜魚的騷擾。

  在某處釣位釣,上魚又快又多,其他釣魚人趨之若鶩而來,喧嘩吵鬧不休,這時候就應該“動一動”。

  在某處釣,可能因為選擇的釣點特別好,補窩及時,上魚又快又多,其他釣友看見後就都圍過來,不—會兒,你的窩子裡外就有七八支釣竿。拋餌入水聲不斷,喧嘩吵鬧聲小停,遛魚驚呼聲四起……導致窩子裡的魚受到驚嚇,游向別處去了。這時候,你就要動一動,及早抽身另覓釣位。

  手竿釣,一般打2~3個窩。在某一處釣點釣一會後,應該“動一動”,及時換窩釣。

  用手竿釣鯽魚、鯉魚、?、草魚,許多釣友都是打2~3個窩。在某處釣一段時間後,如果感到魚訊稀,就應該及時轉移到其它的窩位釣。另外,在某處釣位釣一段時間後,難免會發生跑魚現象,驚擾窩位;或者因為自己的身影晃動,驚擾了水裡的魚,使魚逃離窩位。這時候就要轉移到其它的窩位釣。這樣迴圈釣位,效果會更好!

  根據“一日三遷”、“早晚釣邊”的釣諺“動一動”。

  釣魚諺語是多年來人們釣經驗的總結,有其實踐性和科學性。

  “一日三遷”著重指釣的三個時間段———早、中、晚。要根據一天內時間的變化,合理尋找釣位,主動適應魚類生活覓食的規律。早晚,魚類喜歡靠邊覓食,就要釣邊;中午太陽高照,天熱,魚都遊回中間的深水區休?,此時釣中間效果會更好。

  “早釣西,晚釣東”也是有其科學性的。早上太陽從東邊照過來,人在池塘的西邊,人的身影就不會映照在水中,從而也就不會驚魚;下午,太陽光從西邊照過來,人在池塘的東邊,身影也就不會映照在水中。因為人的身影晃動,對水中的魚影響很大,魚可以通過自己身體的側線感知到。太陽光越斜,人在水中映照的身影就會越長,對水面的影響也就會越大。

  在釣過程中,要有動有靜,動靜結合,在靜態的釣環境中尋找動態,使釣魚活動真正變得輕鬆和快樂。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