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老母是燈

每每離家出門年屆八旬的母親總是千囑咐萬叮嚀:見人下來,靠邊騎。自從家裡有了自行車就開始有了這句話,從未斷過成了她的口頭禪。天長日久我們有些不耐煩,孫輩們更是微言:大街上到處是人,見人下來,別走了。或許他們真的不明白老人的用心,但是我卻心知肚明。母親的這句話這些年來只對我們說,對於客人她只是送出大門說聲慢走,再來之類的客氣話。

    我小時候騎自行車的不多,有輛車很是風光,人們往往有點得意忘形。於是街上流行一首童謠:兩個箍輪一架樑,上面馱著武大郎,見了老爺不下來,笛鈴光郎響鈴鐺。街坊鄰居稱見人不打招呼沒有禮貌的人叫大尾巴狼。

    我家臨街而居,門口對著路口。只要天氣允許,年邁的母親總喜歡做在大門口看著南來北往形形色色地人。看到這些我有些心酸,環顧左右她同齡街坊人已是鳳毛麟角。我怕她觸景傷情,幾次勸她離開與我同住高樓大廈。她說不去,高樓大廈水泥囹圄,平方大院行動自由。

    說實在的我母親不是精明強幹之人,甚至有些說句不恭的話遲鈍。然而我母親卻擁有最多的善良和古道熱腸。我曾悄悄地躲在母親身後靜靜觀察百分之八九十的行人都主動和我母親打招呼。我母親善於交誼,上至達官貴人,下到販夫走卒,交往甚廣,熱情洋溢。

    我的二叔醫術精湛聞名遐邇,但凡有能耐的人性格古怪,他更甚較之他人有過之而無不及。俗話酒香還怕巷子深,皇帝的閨女也愁嫁。他卻反其道而行之,陋室簡房,從不打廣告之類的。更甚者求醫的不認他,找他打聽他,街坊知情面面相覷。在他人看來是求之不得的事,他卻將求醫者打發得遠遠迢迢。求醫者如果說來賣膏藥,不說求先生、醫生之類的話休想得到醫療,即是達官貴人也被驅之門外。當人們非常尷尬時,我母親及時出現了。她十分瞭解她的小叔子秉性,順籐摸瓜巧妙指點迷津圓滿解決皆大歡喜。

    改革開放之前街上流動的人口只有兩種:一種是施工單位的人口;一種就是盲流乞丐。母親對街上人口瞭如指掌。開放後大量的人口陸續湧入弄得我們眼花繚亂,母親卻能一目瞭然,分辨出誰是誰。更甚者就像《紅燈記》唱的「我家的表叔數不清」莫名其妙地多了不少親戚。佛家講究因果報應,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我母親不懂這些他有一顆善良的心只知道解危救困扶正祛邪幫助他人,不求報應沒有功利思想。看到母親忙碌的身影我突然看到長長的隧道盡頭有光如豆,那是希望之光。並不是所有受助者都領情;有的不宵一顧;有的冷漠;有的嫌母親多管閒事,嘮嘮叨叨。有時看到母親受非難,我臉面上掛不住勸母親別管了。「天不生仲尼千古如長夜」母親是燈,我卻如豆,只盛下我哪可憐地一點點自尊心不肯窸窣發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