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家用DC如何從事舞台攝影

在DC日漸成為家庭「標配」生活用品的同時,攝影基礎知識的普及還相對滯後,大家在有更多機會頻繁按動快門之時,卻未必就能如願以償地將美好的瞬間一刻留存下來。

    自1839年8月19 日,法國畫家達蓋爾將其發明的「達蓋爾銀版攝影術」公佈於世以來,攝影藝術已經走過了近170年的歷史。如今,在當代科技力量的鼎立支持下,攝影及攝影工具已經真的進入到了高速發展和高度普及的階段。但是,日益細化的攝影門類和紛繁精深的創作技巧,也真的是道行不淺。在此,我們不妨先來泛泛討論一下,用家用DC涉足舞台攝影的問題。由於演出舞台上光影靈動,我們的拍攝又以追隨抓取為主,所以,就將此番話題命名為「逐光獵影」吧。

眼疾未必能手快

    我們常常習慣於將眼疾手快作為攝影抓拍的技術標準,但是具體到舞台攝影而言,卻是一番眼疾卻未必就能手快的情形了。由於大多數演唱會和文娛表演都是夜場演出,因此演出舞台的照明條件,也完全是靠人工光源創造而得,這就使得我們不得不面對複雜多變的照明環境。照明屬於舞台效果的一部分,為突出視覺效果或出於節目的場景需要,導演和舞台設計師會最大程度地調度使用各種燈光資源,這使得舞台攝影的光照環境毫無定律可言。

    相對狹小的空間,往往使穩固的三腳架難有立錐之地,於是使用獨腳架,或盡量利用前排座椅靠背等支撐點尤顯重要。一些攝影者通常選擇用高感光度來增益快門速度,然而,與高感光度相攜相伴的,卻往往是嚴重的噪點和惱人的紫邊。另一個嚴重有損影像品質的誤區,就是使用家用DC的數碼變焦功能。這種所謂的變焦,實質上只是一種影像放大功能而已,其「擅長」之處就是造就粗重的視覺顆粒,從而使您攝取的影像變得目不忍睹。攝影藝術其實就是光影藝術,然而舞台攝影複雜多變的光照環境,卻使得沒有大孔徑鏡頭支持的家用DC面臨艱巨挑戰。

絕無範本因地制宜

    雖然光照環境極為不利,但是家用DC產品也照樣可以揚長避短,拍出較好的舞台攝影佳作。比如,LCD液晶取景屏可以最直觀地觀察到實時效果,一些具有取景屏多角度翻轉功能的機型,更有助於我們創造出一些非同尋常的視角。通常情形下,以舞台人物面部為測光基準,然後利用DC的「M」檔,設定一個手動曝光組合是較為適宜的。這樣做,既可以減少DC測光元件和運算程序,在複雜光照環境下的誤判,更有利於提高反應效率。

    在對焦方面,我們不妨借鑒一下以往MF(手動對焦)相機常用的定點拾焦法。也就是,先在舞台上選取一個較為明晰的參照物,並以此參照物為焦點完成精確對焦,接下來我們可以利用DC快門二次行程的鎖焦功能,保持半按快門的狀態。當被攝主體進入與預選參照物同一平面的位置時,就可以迅速而輕鬆地按下快門,並獲取到清晰影像了。這種定點拾焦的拍攝方法,也被影友們戲稱為「守株待兔」,其長處就是,可以彌補家用DC因快門時滯造成的拖泥帶水,以及因缺少伺服跟蹤對焦能力在抓取動態影像時的劣勢。舞台攝影絕無一概的範本,隨機應變的處置,因地制宜的嘗試比教科書更重要。

PS好不如拍的好

    數碼相機的優勢,不僅體現在直觀而便捷的影像擷取過程,後期對原始影像信息的二次優化也被人津津樂道,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PS。但必須強調的是,PS只是一個再創作、再昇華的過程,PS只能錦上添花卻並無回天之力。PS的先天基礎就是我們所獲取的初始影像,如果初始影像在曝光控制、拾焦區域、顆粒、色溫等原則問題上存在的偏差超出了相應的範圍,那麼PS高手也將束手無策。

    對於按照程序規則來完成擷取、存儲、輸出過程的DC來說,攝影創作真的已經蛻變成為一個對影像信息的採集加工過程,科技的力量神奇而殘酷。但是,傳統的光學透鏡仍舊是創造完美影像的基本保障,只要攝影還是一門藝術,我們就有責任在創造完美影像的過程中融入更多的技巧。

    最後,還有兩點需要提及。一是,不要過分信賴DC的自動白平衡設置,尤其在涉及舞台攝影時,無論是專業器材還是普通的家用DC,都應實時設定手動白平衡,並通過試拍進行精準調校。二是,家用DC的閃光燈往往功率有限,對提高影像質量毫無增益,關閉閃光燈不僅可以節約寶貴的電能,亦有利於促就和諧的觀賞氛圍,通常音樂會和雜技表演時,都對閃光燈的使用有著嚴格限令。

    在舞台之下,我們可以隨著狂歌勁舞飛揚彭湃,也會伴著生旦淨墨醜的唱、念、坐、打心緒迴旋。透過小舞台,注目大世界,您手中的小DC也完全有實力逐光獵影,幫您留住更多的精彩一瞬。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