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澳洲印象:歷史·文明·自然

不知為什麼,想起澳洲,這幾個詞就老從思緒裡住外蹦,可能要寫出對澳洲的印象,確實要從這幾個詞生發開去,那就以這幾個詞作為澳洲印象的開篇吧!
  去澳大利亞之前,我查閱了書櫥中的世界歷史叢書,在書中找不到一條關於澳大利亞歷史的記載,再翻閱世界歷史詞典一類的書,竟然沒有一條詞目涉及澳洲,這讓我有點意想不到。後來才發現,有史料記載澳洲的歷史年代,最早的也已經是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勒斯的船隻駛過位於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伊裡安島)之間的海峽;同年,才有荷蘭的杜伊夫根號在澳大利亞的真正登陸。然後,英國的航海家庫克船長於1770年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為「新南威爾士」,並宣佈這片土地是英國的屬土。這樣才開始了澳洲有記載的歷史。難怪,在澳大利亞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歷史遺跡」有位於墨爾本市中心的費茲洛公園內的庫克船長的小屋,而且還是從英國搬過來的,還有悉尼海德公園旁邊的,建於1821年的聖瑪麗大教堂。
  澳大利亞的歷史就是這樣的簡單、短暫,隨著英國將罪犯逐年往這裡的流放,隨著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在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兩州發現金礦。大批來自歐洲、美洲和中國的淘金者蜂擁而至,給這塊土地帶去了現成的社會殖民文化,於是,澳大利亞很快以殖民的方式融入了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圈子。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在這裡,有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那就是:幾乎沒有什麼歷史積澱的澳大利亞,沒有自已獨立文明的澳大利亞,卻向世人展示出了較高的現代物質文明和較高的社會精神文明?
  澳大利亞第一任首相艾迪蒙德.伯頓曾經說,"澳大利亞生來現代"。毫無疑問,澳大利亞源起於一塊現代的地方,那就是英國,當年的「日不落」帝國,隨著囚犯、押解者、淘金者、投機家的大量登陸,給這塊原土著人的廣袤家園帶來了現代文明,今天的澳大利亞作為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球排名第14,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排名中列第11。這裡地大物博,礦產豐富,經濟發達,許多醫療科學技術在世界上位於前列,然而人口只有2028萬,是人口密度很低的國家,每平方公里只有2.58人。正應了中國的一句老話:「人少好過年」,因此澳大利亞的社會福利非常好,這讓我們這些來自人口最多的中國的遊客很是羨慕。
  澳大利亞有2000萬人口,小汽車有1700萬輛,人均富有程度高,與北歐的水平相當,是具有西方特色的福利型國家,這個國家的公民上學和看病也是免費的,而且如果失業了,每個人每週還可以領到200澳元的政府津貼,相當於人民幣1000左右,但這是一周的津貼。因為有很好的福利,所以澳大利亞人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他們除了每天工作幾個小時外,剩下的時間就是去充分享受生活,享受陽光,享受遊艇帆船帶給他們的刺激與快感。這裡不僅擁有悉尼歌劇院這樣的現代、奇妙、偉大的建築,也有許多雄偉的具有哥特式尖頂的古老教堂,普通的人們都擁有屬於自已的歐式風格的別墅。我非常喜歡這些排列於街邊的各式各樣的風格房屋和院子。各種建築式樣,各種不同色彩,充分彰顯著主人的審美情趣。而房前屋後和院子,更是用植物裝扮得鬱鬱蔥蔥,院子大小不一,所種植物也不盡相同,但林林總總,都那樣充滿生機、活力。那些沒有灰塵的枝葉總是會在籬笆上探出頭來,在風中搖曳。各色的叫不上名字的花兒,奼紫嫣紅,競相開放。漫步在街道上,就猶如徜徉在一個大公園裡。物質的豐富,生活的無憂,良好的教育,這些都奠定著社會文明的基礎,陶治著澳洲人的現代精神文化和道德情操,澳大利亞人文明有禮,樂於助人。在人流稀少的街上行走的話,人們即使互不相識也會打招呼和問候。走在這裡的街上,總會時時看到有人衝你和藹的微笑,或者熱情的問好,或者是揮手致意。這要在中國是很難想像的,在離家千萬里之遙的地方感受這種方式的問候,心裡會暖暖的。尤其是在那裡,不會看到滿是痰跡的地面,不會有人在擁擠的場合碰撞你的身體,不會有冷漠的冒犯。行人過馬路都看行人過街指示燈。中國的行人大都沒有行人指示燈的意識,想走就拔腿。還有,澳洲車輛絕對非常尊重行人。只要發現前方有行人,司機都會減慢速度或者停下來小心避讓行人。這裡,我感受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坦誠與尊重,沒有勾心鬥角,人們相處都是那樣率直和真誠。誰也不能以穿著、打扮、汽車、房子衡量人;不需要,不會,也沒人想得到。想起國內盛行的這種人際間的低級庸俗、人際間的爾虞我詐、人際間的勢利無恥和冷暖悲涼,我會感到噁心,沒辦法,這些也是中國悠久歷史帶給後世的「另類」遺產。
  在短短與澳洲大自然的親密接觸過程中,我真正體會到了人類與自然界的和諧共存在這裡得到充分體現。當我站在遊船甲板上,面對浩瀚的南太平洋,享受著徐徐而來的海風、熱情的陽光,眼前那一望無際的海水在變化著,深深淺淺、綠綠藍藍,和藍色的天空在遠處交匯,心裡充滿了對這片大海及這塊土地的敬意與奇妙感。這裡的人們熱愛大海、熱愛沙灘、熱愛日光浴、熱愛衝浪,因此,澳大利亞人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進行了有效的規劃和管理,於是,這裡有了世界上最美的港灣和沙灘,有了無數的公園與綠地,當然還有沙灘上除去上衣,僅留一條小得好似三條線的游泳褲的漂亮的澳洲姑娘。在公園,在街邊,在水中,各種鳥類,如黑天鵝,鷺茲,還有許多叫不出名的海鳥,它們或信步遊玩、或埋頭睡覺、或水中嬉戲,遊客可以近距離欣賞它們。成群的海鷗更是自由地飛起飛落,有時還會調皮地在你面前的路上蹦蹦跳跳,為你帶路。在這裡,你可以感覺到,無論植物還是動物都不是那裡城市的配角,它們是和人類同樣重要的主人之一,人們離它們可以很近很近,親密和諧得像好朋友。
  澳大利亞人對自然的熱愛、更是透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執著追求。他們用這種愛佈置著家園,打點著城市,裝扮著國家。這裡的天空總是那麼湛藍,雲朵總是那麼雪白,空氣總是那麼清新,環境總是那麼寧靜,街道總是那樣清潔。在澳洲,無論你走到哪裡都是一塵不染。走街串巷逛公園,從早到晚,皮鞋上沒有一點塵土。無論是公共綠地,,還是住宅小區、道路兩旁,,都可以看到用木屑覆蓋樹根。公共場所的健身設施下,也有木屑鋪蓋。木屑覆蓋表土,既可防止揚塵,又可涵養水分,為什麼國內不能學一下呢,回到國內,骯髒的街巷,飛揚的塵土,隨處亂扔的垃圾顯那麼扎眼,生活在這種環境讓我們感覺到自己生存的質量是那麼的低俗和差勁。
  中國有五千多年的人類文明史,但留給後世以人際間的和諧、與自然界的和諧的遺存基因卻很少很少。
  當悠久的歷史成為重負,國人還在因循守舊地梳理長辮時,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國門,捎帶進來的現代世界文明也是很有限的;歷史的悠久,古代文明的輝煌並不能消除中國的貧困與落後,人口的過度膨脹更使分到每個人的財富少得可憐,生活的貧困造就了精神的貧困,精神的貧困又造就了人格的缺失,於是,人際間該有的淳真、忠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美德丟失了、淡漠了,以至於我們要在萬里之外的澳洲去感受人際間的淳樸和真情。
  我們在創造文明的同時,在企圖消除荒昧與野蠻的同時,對大自然卻採取了荒昧與野蠻的手段,過度的砍伐,毀滅性的開採,土地的荒漠化,河流的重污染,動植物的頻臨滅絕……這一切已經到了非人性化的程度。在悠久歷史的重負下,在經濟的重壓下,我們無法創造出,起碼現階段不能創造出人與自然的和諧文明。
  在我的袓國,一般我不太喜歡遊玩自然景觀,也不容易融身大自然,我只願去尋古問幽,尋訪中國特有的眾多的歷史遺跡,無論是古剎還是古鎮,無論是樓塔還是庭園,只願在尋訪中去感受歷史的厚重與蒼桑,找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和安慰。因為,真正能感受到像南太平洋那種湛藍天空的地方在中國的城市還很難找到。
  歷史、文明、自然,怎樣去創造和維繫三者的和諧,真的很難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