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香港大學:我們這樣為學生做成長規劃

在網絡發達的今天,學生一進大學校門,就會擁有一個本校的電子郵件。在香港,這個電子郵件還有一個特殊功能:就是學校發佈各種信息的主要渠道。香港大學學生事務處的陳燕玲女士介紹,港大的學生每天郵箱裡都能收到幾十封郵件,其中有應接不暇的講座,也有參加實習和學習各種不同課程的機會。   學校對學生的成長規劃就從這封小小的電子郵件開始了。學生們必須學會給自己作一個遠景規劃,不能盲目地挑選信息,盲目地聽聽東家,學學西家,而是要學會在眾多的信息中挑選對自己成長有用的信息。比如說,希望能在高年級到國外做交換學生。學校一般很早就會把這個消息發給每位同學,有計劃的同學就要及早報名,一旦有機會就可能夢想成真。或者說,希望能到一家心儀的大企業去實習,也要及早報名。
  對學生來說,一年級是校內最活躍的,二年級是校外最活躍的,三年級是為自己將來鋪路。很多的計劃,尤其是校外的計劃一般都是在二年級展開的。
  很多學生可能不適應這種自己作主規劃自己未來的模式,在面臨很多選擇的時候不知如何是好。實際上,學校一般都會為學生提供專業的輔導老師,或者,院系也會有相應的導師給學生提出未來的成長建議。
  香港大學法學一年級學生駱嘉昀說,港大的語言中心,提供許多免費的語言課程,但這些不是學校幫你安排的,如果你自己想學,就一定要自己去申請,光自己想是完全沒有用的。還有交流的機會,獎學金的機會等等。
  香港大學幾乎和全球所有的名牌學府都有交流合作項目,獎學金更是不計其數。而這些全部向所有的港大學生開放。你將要學會如何將自己的成績展示給大家看,有了真才實學,只要自己爭取,無論是誰,都一定可以獲得很好的機會。相反,如果你自己不積極主動,那恐怕什麼也得不到。而這種積極爭取的態度,是在未來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重要態度。
  學校努力在為學生的成長創造環境。香港中文大學學生事務處處長梁天明博士說,我們就是為學生服務的,通過服務提供教育,比如說,培養他們對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
  中文大學有個中國就業發展獎勵計劃,讓香港的學生到內地去實習。很多人沒有想到,這些學生很快適應了內地的生活:原來不坐公交車,幾周後,發現自己不但會搭公交車,還會占座。
  很多學校都有一個師友計劃。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楊綱凱副校長說,中大的學長計劃,是讓社會有名的人士每人帶一兩個學生,讓他們盡量站在高的起點上看行業的發展。這些學長都很上心的,有的人甚至公司開董事會都讓學生坐在旁邊旁聽,甚至到日本開會,還帶著學生學習。
  張舒是香港中文大學2005年的畢業生。來自上海的他現在一家香港的航空公司工作。當年,他也參與了學長計劃,並跟著學長學了很多東西,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做人,都受益匪淺。
  學習只是成長中的一個部分,成長中的更多煩惱可能與學習無關。香港中文大學的一位老師介紹,在學校的學生輔導及發展組中,前來咨詢的學生中學業問題所佔的比例不高,戀愛問題、人際關係問題所佔的比例更高一些。
  對學校來說,培養一個完全的人比培養一個學習出眾的人更重要。所以,一般香港的學校都配有專業人員來為學生解答成長中的困惑。心理輔導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情,很多地方都有它的宣傳,及早求助,積極面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一些同學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學校會提醒學生,如果出現適應大學生活方面的困難、感到情緒低落缺乏動力、希望加深自我認識、感到成績不理想、有意改善人際關係、希望增強自信等情況,可以考慮約見輔導員。
  有的學校開辦個人成長坊,會定期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通過討論、練習等等,與同學探討在生活中和成長中遇到的問題,以提升個人待人處事的能力;或者舉辦不同性質的大型項目,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說,溝通技巧,領導才能,組織技巧等等。
  香港大學學生事務處陳燕玲女士說,學校給學生很大的自由度,他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但是學校同時也會有很多配套措施。「我們要給學生的發展有形地或是無形地指引方向。」
  香港大學06屆畢業生李氟鈉說,大學生活不是一個學期5門功課都要90分以上,除了學習之外,還有很多事情要去做,比如說,當義工,到處旅遊。這才是完整的大學生活。
  香港大學的陳寅華感覺很難準確形容自己在港大的生活。在這裡每個人追求的都是自己的生活。很難說哪一種是典型的港大人:讀書、住hall(宿舍)、參加活動,甚至偶爾偷一下懶……大學原來就是一個應該包容多元化的地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沒有哪一種生活方式是正確或錯誤的,區別就在於你所選擇的路是否能更便捷地帶領你去實現目標。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