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春季傍晚釣鯽魚的六點技巧

一、水面寬太莫釣遠,深淺兩米宜靠邊:這個時候,面對任何寬大遼闊的自然水域,不管想釣草魚還是釣鯉魚,都只宜釣近、釣淺,不要釣深、釣遠。一般最適合在河堰或水庫尾部,找離岸7米以上,10米以內,水深在2米左右。
  二、混合誘料重喂窩,忌用糟餌莫投入:釣大魚,由於自然水域的水面遼闊寬大,魚頭又不是很密,水質也比較「清瘦」,所以,誘聚時喂窩,主要應從早、雜、多三方面來考慮。「早」,是指在選定某地作釣點後,前四天,每天黃昏定時喂。後三天,除了黃昏定時喂,還需次日早晨再加喂。這樣把窩子喂成水下「糧倉」,不僅第八天早上下竿會有驚喜隨大豐收,日後,現喂、少喂。也肯上魚。「雜」,是指喂料不能單一。「多」,自然是指喂料要多,如果喂料不夠多不僅不易被遠方的大魚發覺,還會被就近竄游的一些小雜魚見餌攆食,一搶而空。還有不宜用粉質糟料,特別是撤酒糟喂窩,因為這期間,在大型水庫這種常年無法清塘和大河溪堰的自然水域中的小雜魚、特別是小白鰷已經非常活躍猖獗,越是容易霧化和酒味較濃的誘餌,越會招惹它們戲餌鬧窩。
  三、釣具匹配要適當,注重合理莫超常:若專釣大魚,其釣具組合在「牢」的基礎上,對竿、線、鉤、漂、墜的運用,雖沒有什麼具體規定,但至少要消除「竿越硬、鉤越太、線越粗,就越是有保證」這種片面的錯誤理念。其實,釣大魚的「大組合」,要大得「實」而不「笨」,關鍵在「靈」.
  四、下竿適宜釣偏窩,巧上釣餌莫疏忽:所謂「偏窩」,是指撤了誘抖的窩心四周約30一40厘米以內的地方。釣大魚,之所以釣「偏窩」比釣「正窩」效果好,主要是因為大魚除了在逃竄時表現迅速兇猛外,平常游動緩慢,總是集群在後,食不爭先。且有魚越大,越不會輕易張嘴的習慣。所以,尤其當小雜魚、小鯽魚和草鯉鰱中的小型魚發現誘餌已一哄而入時,較大型的草、鯉魚一般難進窩,多會在窩邊游來蕩去的伺機待食。這時,若是釣者給它們「送餐上桌」,只要釣餌「對路」,多會如願以償釣到自己想釣的大魚。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無論用葷餌還是素餌。裝鉤時,不能因為魚大、嘴大,就可隨便大意。1.若用麵食性素餌,切忌捏上一大坨包尖硬餌「死守」2.天蛋、地蛋(土蠶子)和菜青蟲之類的葷餌,上鉤時,切勿從頭至尾通穿,這樣,會因餌的臃腫阻塞鉤門影響鉤尖順利穿刺魚嘴。正確的穿鉤方法是從整個軀體的三分之一處進針,並要鉤尖略露。 3.其他甲殼類昆蟲餌,要先讓鉤尖穿透「甲殼」,再裝置到位。4.若掛已干漿厚皮的嫩玉米或小麥粒,也應先剝去表皮再穿,同樣需略露鉤尖。
  五、識漂提竿要快准,挑力輕重視水情:釣者從識漂到提竿的這一瞬間,同時要做到緊、準、狠。「緊」,即眼、心、手,都要緊隨諸如草魚愛「拉黑漂」的攝食習慣,不能有一絲怠慢。

  「准」,是要把握好魚兒剛銜住釣餌一開始帶線逃竄時,浮漂正下沉,就立即提竿。「狠」,主要是指提竿要有「心力」和「挑力」的統一。至於「挑力」的輕重,則應視釣水的深淺而定。
  六、大魚中鉤莫犯急,提竿疏忽易跑魚:大魚,尤其是大草魚中鉤後,逃竄的力度較鯉魚、鰱?更野性兇猛。所以,遛魚時,釣者務必要冷靜對待,正確操竿,才能有效發揮竿、線、鉤的柔韌性而一次一次地減振、緩衝和平息魚兒的對抗拉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