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台釣關鍵在於釣餌易溶

台灣釣法採用小竿、靈敏的漂墜系統、易溶的釣餌,近點垂釣(釣點與釣者距離近)。在這眾多因素中,我認為易溶釣餌是台灣釣法的關鍵。由於釣餌易溶,在垂釣過程中,釣餌散落在釣點,起著誘餌的作用,釣餌與誘餌一致,使釣餌對魚的適應性增強。另外,由於釣餌入水即開始溶化,而魚更喜歡吞食溶化的食物,也大大提高了上魚率(用海竿垂釣,用入水後溶化的糟食較之用入水後不溶化的固體釣餌上魚率大大提高也證實了這一點),所以,台灣釣法能在多次釣魚比賽中獲勝。

  捨棄易溶釣餌這一點來學習台灣釣法,便是沒有領會台灣釣法的真諦。反過來,如果用易溶釣餌垂釣,捨棄專為用易溶釣餌垂釣所設計的小竿、靈敏的漂墜系統和近點垂釣等諸多因素,同樣,是在盲目地學習台灣釣法。

  台灣釣法由於其釣餌入水即開始溶化,釣餌與鉤結合力差,且入水時間越長,其結合力就越差,這樣就有魚吞餌後吐鉤而去之慮,所以它非常強調其漂墜系統的靈敏性。有一些文章介紹甚至將漂墜系統調成魚在其鉤墜附近游動都能在漂上有所反應,這是由於其釣餌易溶而採用的迫不得已的方法,但這種變通卻正好使整個組合更加靈敏。而當我們用傳統的蚯蚓或麵食垂釣,則沒有這種顧慮。

  因此,當我們用傳統釣餌垂釣時,就沒有必要將漂墜系統調得那麼靈敏,特別是當我們數個窩子輪換垂釣時,若其水深不同,每換,一個窩子就要精確調一下漂,很麻煩。當然,麻煩一點、能提高上魚率,則不怕。但我通過與用墜重稍大於漂的浮力的垂釣方式比較,兩者上魚率並沒有明顯不同。將漂墜系統調得非常靈敏,特別是用整條蚯蚓垂釣時,還極易因提竿過早而脫鉤跑魚。

  因其釣餌易溶,台灣釣法採用小竿和近點垂釣。因為釣餌入水後很快便溶化了,不論有魚無魚,需要不停地提竿重新上餌垂釣。小竿,使用起來輕巧,得心應手。而近點垂釣,既方便觀漂,漂有輕微異常就可察覺,又由於是小竿、近點垂釣,垂釣者操作起來方便自如,反應靈敏。從魚吃餌後漂有所反應,到垂釣者提竿鉤刺魚嘴這之間的時間縮短,這也有效地解決了由於釣餌易溶易造成魚吞餌後吐鉤而去的問題。而如果我們用易溶釣餌垂釣時用長竿,遠點垂釣,

  第一、不便精確觀漂,特別是在有風浪的情況下,更不易觀漂。

  第二,從魚吃餌漂有所反應到垂釣者提竿鉤刺魚嘴這段時間延長。這兩點都有魚吞餌後吐鉤而去之慮。又因長竿遠點垂釣,拋鉤餌至釣點不如小竿近點垂釣那麼輕巧,得心應手,無論有魚無魚,又要不停地提竿重新上餌垂釣,就顯得狼狽、不瀟灑了。

  台灣釣法因其釣餌易溶,提高了上魚率,也因其釣餌易溶,造成了它的致命弱點,就是小竿近岸垂釣。它最造合那些魚多且靠邊的精養小水面魚池,對付鯽魚這類個體較小易靠邊的魚種為最適宜,所以在這類比賽中它能奪標。

  台灣釣法的小竿、靈敏的漂墜系統、易溶釣餌及近點垂釣,我認為這是台灣釣手在這類水域垂釣中經過千錘百煉的黃金組合。也正因為它是一種千錘百煉的黃金組合,為適應其它不同水域的不同情況的垂釣,而將這種組合分離出某個部分與其它垂釣方式結合,常常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大概就是〈中國釣魚〉中有的文章中所寫到的許多垂釣者學習台灣釣法,學來學去,最終還是捨棄,重新操起自己原來的垂釣方法垂釣的根本原因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