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世家 生活頻道's Archiver

Zigor0779 發表於 2010-2-19 11:56

眼不見為真實?

最近看了德國電影導演雲.溫達斯(Win Wenders)的最作品《里斯本物語》(Lisbon Story),片中觸及一些關於影像的問題,我想也可在這裡討論一下。

  影片的故事大意是講述戲中主角是一位電影收音師,應導演朋友的越洋求助;要求他趕往里斯本為朋友的電影進行收音工作,他抵步後,卻發覺朋友不知所終,於是他便根據朋友先前拍下的菲林(那是一出關於里斯本一小鎮的紀錄片),到朋友曾拍攝過的地方收音。

現今影像只用來賣弄

  後來收音師找到了導演朋友,知道他擱下影片的原因;導演對眼前的影像感到麻木,便想到用簡單的器材(一台古老手攪式的攝影機),到里斯本拍攝一出簡單的黑白電影,企圖刻意罔顧電影巳發展的歷史。但導演到了里斯本後,依然感到那份無力感,他說,以前影像是用來說故事的(Tell a story),但現今影像只是用來賣弄的(Sell a story),他根本無法用影像忠實地去紀綠一個地方。後來他索性採用另外一種拍攝方法,將一部手提攝錄機擱在背上,由它開動,然後在小鎮內到處走,紀錄了的影像他看也不看便擱在一旁,如是者拍了好幾十盒錄像帶。他認為不經過他眼睛觀察的里斯本才是最忠實和客觀的,更希望將紀錄留給後人看而他則永遠不看。

  我相信不少喜愛攝影的朋友,也曾經歷過對影像的麻木期,筆者就有類似的體驗,每當拿起相機拍照時,總覺依循了一種方式,擺脫不了以往的經驗,所拍得的照片每每大同小異,漸漸失去新鮮。於是萌生一念頭,不透過觀景器拍,將照相機掛在肩上,連接一條快門繩,憑直覺去生,得出來的照片充滿了匪夷所思的構圖,好像是一趟新鮮的視覺經驗,假若經過眼睛觀察,一定不會採用那些角度的。適逢那個時侯,看到了美國位知名度頗高的新聞攝影師簡,希文(Ken Heyman)作品集《Hipshot》,也是採用似手法在紐約到處拍照,那時心想竟然海外也有知音人!

  但我拍了近一個月便停止了樣拍照,因為發覺自己為了逃避拍攝重複又重複的照片,慨歎影像無力之餘,卻又用了一個製造垃圾影像的方法來治療,我忽然明白,無論我將相機放在何處,我也一樣在看,我只是在期待一些意外的影像;期待自己在不刻意的情況下拍得令自己感到意外或有趣的照片。

拍照皆在意料之中?

  事隔幾年再翻看Ken Keyman的作品,也感覺到他在後記說如自由,無拘無束地拍攝那些照片,但還是很刻意地看和在拍,憑觀察預料將相機放在腳邊,便會獲取了一個怪異的構圖,其實一切都意料之中,但卻對自己說是在用全新方法拍。

  照又說回電影《里斯本物語》,收音師聽了導演朋友的偉論後,無情地給他一記當頭棒喝,說他把攝錄機擱在背上,就以為沒有「看」時,自己巳經分了「前」和「後」去「看」了,始終擺脫不了觀點,最後也勉勵導演只要用心去拍,不必介懷是否製造影像垃圾。

  他們仍是會拍到好電影的,於是兩人又再重新提起攝影機繼續拍攝那出紀綠片.....

  「只要用心拍,還是會拍出好的作品來」,電影給我這樣的一個信.聽來好像是老生常談,講了等於沒講,但又不無道理。身邊從事攝影創作的朋友,常說感到麻木,怎樣拍也離不開框框。一天有位朋友告訴我找到了"refresh"的方法,他給我看照片,噢!又是一些"Hipshot"式的作品,我告訴他,作為一個習作尚可,但千萬不要沉迷這種拍攝手法,還是趕快想想:『究竟我還希望拍甚麼?』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