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世家 生活頻道's Archiver

brookslewis0419 發表於 2010-7-16 02:06

攝影的「三個依賴」

攝影創作有「三個依賴」:一是器材,二是題材,三是思想。這「三個依賴」構成了目前中國攝影界的三種景觀。

    一說依賴器材。君不見一大批影友節衣縮食,集中財力,購買重型器材,哈蘇、徠卡、林哈夫一應俱全。一個人呆在屋子裡撫摩、把玩,試了這件試那件,拆了裝、裝了拆,一頭霧氣,滿臉欣喜,折騰個徹夜不眠也在所不惜;夜半時分,幾個人坐在一起,侃解像力、聊暗光、影調,這家相機短而有長,那家鏡頭性能獨特,每個人盯著自己的相機,就像關公盯著青龍偃月刀,又像張生端詳著崔鶯鶯;走在大街上,如果你看見一個人長槍短炮,肩扛項掛,背負一個大包,手提一個三腳架,一會兒步履匆匆,一會兒東張西望,那一定是搞攝影的。攝影人對器材的那一份癡迷、那一份眷戀,是不搞攝影的人難以體會的。

    二是依賴題材。翻開攝影媒體的廣告欄,你會發現,大批攝影創作班的目的地大都是地形地貌獨特、「險以遠而至者少」的地方,什麼藏北、南疆、中非、南極,等等,凡你在中學地理課本上讀到而難以去的地方,都可能成為攝影班的目的地。到各種各樣的創作班,你就看吧,爬雪山、走大漠,起早貪黑,甭想吃一頓正常鐘點的飯,睡覺都在車上,吃什麼、住什麼都好將就,最容易鬧糾紛的是原定應拍到的而沒拍到。到了一個拍攝點上,大群的攝影人「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你登牆,我上房,你上樹,我爬樹杈,你站最前排,我站在拍攝對象的面前;偶爾見到一個當地美麗的女孩,一群人把臉藏在鏡頭後面,立刻圍了上去……一旦隊伍分離,兩個小隊在碰面的時候,其中一隊肯定會高聲叫嚷自己拍到了什麼美景,而另一方也在嚷,如果實在沒拍到什麼,就默然不答,沮喪之清溢於言表。有時候,你不禁要問:這些人在爭什麼呢?爭的是題材,因為他們依賴的,就是題材,大家花錢、吃苦、受累,尋找的不就是題材嗎?

    三是依賴思想。沒有錢買器材、出去創作的人,用傻瓜機拍攝或者借用他人的作品,坐在電腦前左試右試,調換拼貼,千方百計要設計出一幅獨特的有意味的圖畫來。他們靠的是自己的頭腦。最典型的是藝術院校攝影或美術專業的學生了。去看看他們的畢業作品展,你就會發現,他們是很有想法和意念的,有時充滿了靈氣。但因為物質條件的束縛,他們只能局限在意念上,作品中現實生活的厚重感不夠,表達個人尖銳的情緒者多,有時代變遷和歷史內容者少。即使這樣,也無法掩蓋他們作品思想的光亮。從根本上說,思想是最可貴的。他們沒有把僅有的錢用到買器材和找題材上,而是用到了接受前輩的思想上,首先學會了用腦。

    器材是工具,題材是取向,思想才是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單純依賴以上哪一種都不足以成器,大量的事實都能說明這一點。有意思的是,以上三種依賴恰好是許多人學習攝影的三個階段。

    一個人學習攝影,往往從對器材的崇信和迷戀開始。在這個階段裡,發燒是持續的,器材是越貴越好,底片越大越好,功能越多越好。經過一番掰開揉碎的試用和琢磨,手中的機器變舊了,又迷信起別品牌的相機來,買新的,又是這樣一個過程。摸過幾套相機之後,覺得相機就是那麼回事。開始覺得拍好照片還需要好的拍攝對象,於是去尋找題材。

    迷戀器材階段是學習攝影技術的過程,而尋找題材的階段,是用實戰手段自我分析的過程。經過依賴器材和依賴題材兩個階段,一個人的攝影技術達到了「動力定型」的程度,而且找到了自己適合拍攝的題材,下一個階段就要開始思想。思想階段是一個攝影人的攻堅階段。一個攝影人能否成為一個攝影家,決定於此。從所有的攝影大師的作品裡,我們都能看到一以貫之的思想的作用,這些思想與攝影的本體有關,與個人的表達慾望有關,同時與時代要求和社會狀態有關,他們在攝影本體、個人表達和社會時代要求三者的結合點上找到一種屬於他自己的思想,並把這種思想溶解,化為日常攝影行動,堅持不懈,於是,他們成了大師。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